您在这    首页 > 最新动态 > 联合会动态

“彰显中华文化特色 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学”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发表时间:2023-09-28

分享至

微博
微信

2023年9月25日至27日,“彰显中华文化特色 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9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中国学建设成就、地方学与中国学的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国学与增强文化软实力等议题展开研讨。

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学.jpg

会议现场

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谢伏瞻作主旨演讲。谢伏瞻指出,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学,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迫切要求。深化新时代中国学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定文化自信,要秉持开放包容。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学,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崔建民主持会议开幕式。他表示,此次研讨会立足中国,立足当代,旨在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新时代中国学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加快构建扎根中国、面向世界、贯通古今、立体综合的新时代中国学,向国际社会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推动中国文明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学,既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为构建新时代中国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次会议设置8个单元,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从多学科视角报告中国学研究以及区域和专题性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围绕“认识适应和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作专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朝戈金表示,地方性知识有助于深刻反思全球化进程,而中国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为在中国开展和从事区域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资源。做好中国地方性文化研究需要全国性眼光,而做好中国学研究则需要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眼光。

中国人民大学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乌云毕力格认为,中国文明呈现出其内部的多样性和对外的开放性,而这两点恰恰与西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因为这样,通过西域多语种文献更清楚地揭示中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和汉文文献相结合,不仅很好地掌握西域历史文化,而且也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原内地的历史、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西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制于西夏文传世文献的稀缺,西夏史长期不为人所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金波谈道,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人对西夏学不懈探索,破译释读西夏文字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对于西夏历史的认知也逐渐清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西夏学。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宝玉看来,敦煌文书是探寻研究中华文化的宝库,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术潜力。她通过对敦煌藏经洞中保存的晚唐游宦文士张球著述的实证研考,展现了敦煌文书之于古代区域史及区域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难以穷尽的史料价值,进而揭示了敦煌学对于认知与阐释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归纳了中国藏学的历史特点,提出藏学研究中国自古有之,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整体史观出发开展藏学研究,在建设中国特色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中国藏学的话语体系。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地方学是中国学范畴内的“区域研究”,为新时代中国学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凝聚共识,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学,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新时代中国学建设和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729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