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文交流

首届亚非青年联欢节:传承万隆精神 交流互鉴中感受中国魅力

发布时间: 2016-08-02
分享:    

1.jpg

各国青年代表围坐一处,共同聆听古琴演奏。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李川)7月28日至31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主办的首届亚非青年联欢节在北京举办。来自亚洲、非洲36个国家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500余名青年代表齐聚一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发来贺信。贺信指出,"亚非大陆地理相连,亚非人民心心相通。亚非两大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全球四分之三人口的共同家园。亚非国家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确立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为推动亚非合作乃至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亚非国家要联合自强、加强合作,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亚非合作新格局,更好造福亚非各国人民及其他国家人民。"

在短短三天时间里,亚非青年从陌生到熟知,用欢笑和歌声结下了深情厚谊,这是一场亚非青年间青春力量的碰撞与交融、青春友谊的建立与沉淀、青春理想的分享与共鸣、青春气质的蓬勃与挥洒。


在这里,他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7月29日下午,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一堂中国传统音乐欣赏课正在热闹的气氛中进行。古琴演奏时,来自泰国、阿尔及利亚和多哥的青年代表们围坐一圈,静静聆听琴弦弹出的古典乐曲《高山流水》,忽如身临其境。

对于课堂上介绍的中国古典乐器三弦、古琴和箫,各国青年代表们饶有兴致地跃跃欲试,来自泰国的青年代表谭昆·集狄萨拉,抱着三弦异常专注,认真学习揣摩演奏方法。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身为泰国民主党众议院议会前议员的谭昆·集狄萨拉可以流利地使用汉语进行交谈,而且十分喜欢用汉语与身边的中国青年们交流。

谭昆·集狄萨拉形容自己是"百分之百中国人","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华人,我家祖籍福建莆田,爷爷当年前往泰国谋生,我是华裔第三代。"谭昆·集狄萨拉说父亲给他取了中国名字叫彭亨义,学习汉字就是小时候由父亲启蒙开始的。

从2000年12月份开始,谭昆·集狄萨拉用了一年时间刻苦学习汉语。谭昆·集狄萨拉说他对于中国历史充满了兴趣,最喜欢汉朝、三国和唐朝历史,从小喜 欢看历史武侠小说和武侠电视剧。"我从小生活的环境和中国几乎没有区别,接受的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要勤奋努力。"谭昆·集狄萨拉说。

参观完国家博物馆,加蓬青年代表、报社联盟记者弗雷德里克·塞尔日·隆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我在学校里只学过一些关于中国的现代历史,通过参观博物馆展览,令我了解了中国久远、古老的历史,非常震撼。"弗雷德里克·塞尔日·隆说。

7月30日下午,利用休息时间,马来西亚青年代表、民政党全国青年团团长陈庆亮专门前往王府井、南锣鼓巷游览。在南锣鼓巷,陈庆亮特意选购了几件中国娃娃纪念品,作为送给儿子的小礼物。

祖籍福建厦门的陈庆亮称自己至少是第五代华裔了。"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两年前本来有机会来中国,但是因为选举被迫搁浅了。"陈庆亮说,中国人民友善好客,中国美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谈到中国文化,真的很棒,我要写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书。"采访中,埃及青年代表、25岁的沃达丰集团埃及分公司项目组长艾哈迈德·阿米尔,几字一顿地讲着蹩脚的汉语,表达着他对中国文化的痴迷。

在位于埃及开罗的中国文化中心,艾哈迈德·阿米尔已经断断续续学习汉语有11个月的时间,迄今仍在学习中,还有一年多时间结束课程。

"我希望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更多的文化交流中心,包括埃及,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此外,中埃两国应该多派遣青年到对方国家学习文化,加强交流,将对方文化带回本国内。"艾哈迈德·阿米尔说。


2.jpg

各国青年代表参观阿里巴巴集团广告产业园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亚非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青年人口,亚非合作振兴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亚非青年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你们传承和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互利合作,为实现亚非振兴梦想,为促进亚非人民福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奉献青春!"

亚非青年通过零距离观察、体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各国青年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成为他们反复提及的未来发展目标。

相对于大多数第一次来中国的青年代表,尼日利亚青年代表、最佳选择电子广场公司董事长穆罕默德·纳兹夫·萨尼已经算是中国的"熟人"了。近些年来,他到过中国的广州、杭州、上海、义乌、东莞、佛山、青岛等城市,为扩展贸易参加各地举办的商品展览会。

"我来过中国很多次,但还是第一次到北京。"穆罕默德·纳兹夫·萨尼说。在参观环节中,穆罕默德·纳兹夫·萨尼随队参观了阿里巴巴集团,这令他印象深刻。

"我在阿里巴巴感受到挑战,也感受到这是一次很好的机遇,我需要勇气去改变。"穆罕默德·纳兹夫·萨尼说,当一些新兴行业在中国已经大步迈进时,在尼日利亚才刚刚起步,他们需要努力去迅速提升自己。

"在这里我获取创新,学到新思想、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阿里巴巴给了我继续向前的勇气,有了它的引导,我会通过所学来提升自己的公司。"穆罕默德·纳兹夫·萨尼说,在经济增长方面,中国一直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为尼日利亚青年代表的穆萨·赛利斯苏·萨姆那约,担任着家族企业的董事。他说,在中国只看到了一个词:机遇。"我已经与阿里巴巴签署了一个协议,希望通过阿里巴巴将尼日利亚商品出口到中国,开展双边贸易,进行双边交流。"

"我对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印象深刻,它意味着保持积极乐观。一个人虽然遭遇失败,但是没有放弃,最后一定会取得成功。"穆萨·赛利斯苏·萨姆那约说,阿里巴巴帮助他将梦想变成现实。

来自加蓬的青年代表、基础设施建设局工程师佩罗·昂格·阿洛虽然第一次来中国,但是对于中国并不陌生。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佩罗·昂格·阿洛曾经参与过中加友谊体育场建设项目,如今正在参与中国援助的过街天桥建设项目。"中加之间在项目合作上一直持续不断,而且愈加变得多样化。"佩罗·昂格·阿洛说。

在华为公司,通过5G信息技术展示,佩罗·昂格·阿洛对中国通讯科技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形容这不仅"有趣",也引发他产生对于信息传播的更大兴趣。

同为加蓬青年代表的弗雷德里克·塞尔日·隆多次提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佩罗·昂格·阿洛一样,他对于北京的高楼大厦、公路设施印象深刻。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青年代表、诺顿罗氏集团合伙人高级助理阿尔迪·拉赫特梅认为首次访问中国对他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体验和机遇。"北京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好、交通状况快速发达,北京不仅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也是一个发展很成熟的城市。"阿尔迪·拉赫特梅惊讶地说。

在腾讯公司,阿尔迪·拉赫特梅体验到了先进、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他认为这是本国公司学习的蓝本和目标。阿尔迪·拉赫特梅认为,中国发展速度很快,拥有高科技的发展水平,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就像"一带一路",不仅能够团结本国人民,也能够让亚洲、非洲国家更加团结,为了共同的目标去携手努力。

对于"一带一路",马来西亚青年代表陈庆亮高度赞赏这个概念,"'一带一路'由中国倡议,目的是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经济发展的机会,我相信马来西亚政府会对此持开放态度。通过'一带一路',马来西亚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赢得更为多元的发展机会。"陈庆亮说。


3.jpg

送上蛋糕,全体青年代表一起为五位不同国家青年代表庆祝生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在这里,他们收获了真挚难忘的珍贵友情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采访中,艾哈迈德·阿米尔流利地讲出这句中国俗语,"我在埃及有很多中国朋友,通过这次活动也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

三天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来自36个国家的500多名青年代表而言,却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30日晚上"亚非青年联欢晚会"结束时,很多青年代表依依不舍,或彼此紧紧拥抱、或相互拍照留念、或叙说真挚友情,一直持续到深夜。

穆罕默德·纳兹夫·萨尼认为,"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各国青年们成为亲密的朋友,分享思想、分享知识、分享信息,能赢得更多效果,共同进步"。

同样在这里,很多国外青年代表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朴实善良。

阿尔迪·拉赫特梅说,"我在北京就像在家里一样,这里的人们非常礼貌、友好"。

穆萨·赛利斯苏·萨姆那约说,"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友善淳朴令我印象最深。"

谭昆·集狄萨拉说,北京是一个融合性很强的城市,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人民团结、负责任。

除了国外青年代表,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青年代表们更是感受颇深。作为志愿者,他们中大多数担任着翻译、引导、活动筹备等职责,在朝夕相处中体味着自己的收获。

辽宁大学青年代表张卜元说:"这次活动使我收获很多,不仅仅是在与外国友人交流上口语的锻炼,也令我获得了更多友谊。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在文化生活中有了很多交流。最难忘的是最后一天的联欢晚会,能够在我国看见世界上如此多国家的文化交流,同时在快乐中也有不舍,因为欢乐的时间如此短暂,刚刚建立友谊就要分别。"

湖南大学张艺慧告诉记者:"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优秀又友善的外国朋友和中国小伙伴。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和非洲朋友打过交道,也没有听说过多哥这样一些国家,几天行程里的朝夕相处,加深了我对一些亚非国家的了解。很会说中文的新加坡代表、关心政治的韩国代表、热情洋溢的阿尔及利亚代表、还有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中文的泰国代表等等,和他们拥有了太多美好共处的回忆。临别前泰国代表还送了我们纪念品,我们还在用微信互报平安。"

香港科技大学青年代表佟亚云将自己形容为一颗"结实铮亮的小螺丝钉"。在参观中央民族大学时,她感受到南非青年代表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习俗、宗教、乐器的兴趣,"来自遥远非洲大陆的朋友仍能从我们的少数民族中找到自己熟悉的部分,我认为这体现了人类文化中总会有共通的部分,这些相似点就是我们与世界一个很好的沟通对话、相互理解的渠道。"佟亚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