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国家的建筑与中国古建筑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以韩国、日本、蒙古国的三个建筑为例论证这一观点。
第一个例子是韩国武宁王陵,其印刻在砖墙上的文字显示“造此是建业人也”。这一建筑大约是三国东吴时期开始建造的,观察武宁王陵墙砖横向和纵向之间的排列方式和排列图案,我们发现它与中国古建筑有很多相似之处。类似的建造方式也能在敦煌看到。
第二个例子是日本法隆寺正殿。该建筑建于公元607年,位于日本奈良附近。尽管法隆寺的具体建成时间仍有争议,但该建筑的外观和中国古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后来,法隆寺遭遇火灾建筑损毁,但很多雕像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法隆寺斗拱使用了云状的构件,从汉朝开始,中国的建筑就有类似的特征。东汉时期的四川建筑,已能看到三台,在建筑中间有一个支撑的柱子。这种建筑特征也可以追溯到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这些壁画向我们展示了唐朝的建筑特点。因此,法隆寺的很多建筑特点,都与中国的古建筑有着深厚渊源。
第三个例子是蒙古国庆宁寺。它位于蒙古国色楞格省巴伦布兰苏木地区。庆宁寺的建筑也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该建筑物的前方设有圆台,还有屏风这样的建筑造型。进入庆宁寺内,可以看到一处小亭子,两边有鼓楼。这种晨钟暮鼓、中有庭院的特点和中国明朝时期的建筑有一定的渊源。庆宁寺的圆台在中国14世纪的建筑中已经出现。庆宁寺所呈现出的很多特点都来自中国的明清两朝。庆宁寺房顶屋脊上的兽形装饰,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有很多相似的造型。总之,庆宁寺建造时吸收了很多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以上例子说明,建筑能够传递共同的价值观。韩国、日本、蒙古国的建筑灵感多来自中国,这体现了中国同周边国家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美国]夏南希(Nancy Shatzman Steinhardt),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艺术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