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 首页 > 专题聚焦 > 中国生态文明

核心观 | 习主席在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讲话鼓舞人心、坚定信心

发表时间:2021-04-17 来源:chinadaily.com.cn

 

4月1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三国领导人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欧关系、抗疫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中国日报网就此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陈迎表示,习主席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心,进一步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方向,坚定了我国实现“30·60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具体来说,陈迎认为,要从六个方面理解讲话内容。

第一,重申了“30·60目标”,即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第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时间,我们要以最快速度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三,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第四,中国将拓展温室气体管控范围,我们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管控范围。

第五,国际社会应该更多地通过国际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而不应该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攻击其他国家或者说限制他国发展的工具。

第六,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中国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通过南南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也希望发达国家能够提高自己的减排力度,兑现出资承诺,一起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陈迎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一直坚持多边主义,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渠道,积极推进国际气候治理进程。

第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比如,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大幅度下降,2012年占比接近70%,而2020年已降至56.8%;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前占全球30%左右;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9%。

第三,通过大力推进南南合作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开展了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十百千”项目,除了提供相关物资和开展人员培训外,还在建设低碳示范园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以此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就整个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而言,陈迎注意到峰会通过交流和讨论达成广泛共识。比如,要坚持多边主义,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共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开创新局面,把合作抗疫和促进能源高效、清洁、多元化转型作为未来中欧合作重点领域。

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1396号-1 京公网安备[2012]055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