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 | 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这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对如何实现更有力度、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续的低碳韧性发展愿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柴麒敏说:“习近平总书记就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做过多次讲话。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向全世界提出了如何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的根本路径。”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了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发展模式跟整个地球自然环境和生态承载力存在着越来越大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
全球传统发展路径已经走不通了,是时候在新一轮产业、能源和科技革命当中考虑一些新增长的路径。我们要把人类社会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开来的两方来考虑未来的发展。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有深远意义的共同体,着眼的是我们的未来。这是在实现全球碳中和及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和重大的新的解决方案。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出后,获得了广泛讨论和赞誉。
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
柴麒敏分析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再次重申了去年9月22日宣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等新举措,这些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一脉相承的。这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这种全球性挑战之中,除了立足于本国利益外,还站在全人类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
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实际行动完成了很多重要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了到2020年的碳强度的目标。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下降超过45%的高线目标,达到48.4%,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努力。此外,在非化石能源发展、森林碳汇等很多绿色发展实践中,中国都做出了很多贡献。
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贡献是非常肯定的。联合国秘书长曾多次高度赞誉中国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发挥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一个非常大的认同。
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转型过程中,全球和中国都仍将面临非常多的挑战。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新目标、新举措、新倡议,能很好地引领国际社会实现更有力度、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续的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目标。
中美应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柴麒敏注意到,中美近日发布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历史上,中美两国元首多次发表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两国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中,共同开展了非常多有意义的合作。这也为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接下来开展一些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中美关系当然有一些挑战,大家都能看到。但气候变化这个问题跟其他问题不太一样,它不仅仅关乎两国的国家利益,也关乎到全人类的利益。所以,两国要搁置在其他问题上的一些争议和分歧,携手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
事实上,两国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合作基础。此次联合声明中提出的八个优先领域的合作,涉及工业和电力、新能源、建筑、交通、农业、国际航空和航海、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中美气候合作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也离不开中美两国。所以,对于开展这方面的合作,我们还是保持着谨慎乐观的预期,希望未来在这个进程中有更多合作共赢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