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下国际局势的变与不变
俄乌冲突下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织叠加,给国际局势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和阵营对抗的国际局势严重拖累了世界经济复苏。然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有国际社会牢固坚守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使命,才能应对全球局势的风云变幻。
持续数月的俄乌冲突加剧了冷战思维扩张和地缘政治紧张。俄乌冲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国际局势。冲突重绘了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促使北约“东山再起”,冷战旧联盟“死灰复燃”,并不断强化北约与俄罗斯的冷战思维。美国试图借助俄乌冲突重构全球地缘政治,让老牌盟友重新集结在其身后,共同遏压实力不断崛起的新兴大国。
“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国通过推动地缘政治,维护其主导的霸权体系。从强化“五眼联盟”到推行以安全为重点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都是美国推动建立国家联盟的不同路径。近期,美英澳三国分别在非正式场合邀请日本加入“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而协定初衷是英、美协助澳建造核动力潜艇,加强军事技术交流与共享。
俄乌冲突强化了全球阵营对抗,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单边行动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乌克兰一直努力要加入北约,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齐力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北约吸引力的恢复,让芬兰和瑞典也申请加入其中。中立原则曾在这两个国家根深蒂固,俄乌冲突却让两国彻底摒弃了这一原则。在地缘冲突地区,以北约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展开了阵营对抗,也正是俄乌冲突“重新激活”了北约,目前西方阵营将不会再对北约的效用提出质疑。在霸权主义施威下,俄乌这场局部冲突还在持续扩大。
除了加剧政治对抗,美国等国家还试图构建与中国经济脱钩的经济阵营与联盟。为了抗衡今年初生效实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美国加快了推动“印太战略”的步调。近期,美国联合日本、韩国和印度召开四方安全会议,随后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IPEF表面上看是打造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贸上“脱钩断链”的经济协定,实际上却是美国主导的一项“政治安排”,目的是联合盟友一致打压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发展势头。
俄乌冲突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下进一步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前景更加暗淡。6月7日,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在发布最新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时警告称,“对许多国家而言,经济衰退将很难避免”。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值大幅下调至2.9%,约为去年增长率的一半。
首先,俄乌冲突使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俄罗斯占全球石油贸易的12%,生产的石油60%出口欧洲。同时,俄罗斯也是钛、钯、氖、镍、铝等关键战略物资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冲突爆发后,高盛公司将2022年和202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分别上调至135美元/桶和115美元/桶。在地缘政治和能源革命的双重影响下,全球能源供给和需求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当前,国际能源市场的动荡为全球资源危机制造了潜在风险,也反映出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战略对抗。
其次,俄乌冲突助推了全球粮食价格的飙升。俄乌两国占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冲突爆发期间正值乌克兰的播种季节,这将对全球粮食短缺产生深远影响。粮食安全在气候恶化、地缘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三重影响下变得愈加重要。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和地缘冲突导致的播种延误,是影响粮食种植和收获的重要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民众可能对粮食和食品囤积居奇,造成粮食市场秩序紊乱。
再次,俄乌冲突使全球商品市场面临供需错位等冲击。冲突发生后,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制裁,这不仅直接阻碍了俄罗斯的商品出口,也减少了自身重要物资的进口来源,进而严重干扰全球经贸往来。市场对全球贸易投资的信心和预期逐步下降,各国经贸政策保守化的内顾倾向也日益加剧,本已低迷的世界经济前景变得愈加暗淡。
俄乌冲突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变。俄乌冲突带给两国民众极大伤害和痛苦,也牵动着未来国际局势的走向。正如近期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的时代之问: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习近平主席也给出了明确答案:要团结协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要守望相助,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要同舟共济,共同实现合作共赢;要包容并蓄,共同扩大开放融合。所以,无论国际局势何等错综复杂与困难重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全球地缘冲突缓解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所以,我们要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通过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最大程度化解地缘冲突和战争。各国通过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与疫苗、发展筹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等,增加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政府抗击疫情中始终秉持的宗旨,也是践行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担当。
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下,国际社会要牢固坚守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使命。世界依然存在诸多争端与冲突,国际社会坚守同舟共济的使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出路。开放与包容是各国实现合作共赢的必要条件。近期落幕的世界贸易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经过数日磋商和谈判,在粮食安全、渔业补贴、电子传输暂免关税和世贸组织改革等议题上取得丰硕成果,提振了国际社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疫情以来,金砖国家力挺卫生领域的多边主义,在多个场合重申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抗击疫情方面的领导作用,携手构建更加全面、紧密、务实、包容的高质量伙伴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此背景下,各国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紧密合作和正当竞争是实现共赢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百年变局下,“东升西降”态势与“西强东弱”格局并存将成为未来国际局势演变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将统筹好“两个大局”,坚定不移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同时推进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马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