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联合批复区域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临空经济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2016-2020年)》,形成指导区域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赋予区域三大战略定位,分别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随后北京市、廊坊市政府批复了统一版本的《总体规划》。明确临空区核心开发区域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包括服务保障区、航空物流区和科技创新区,其中北京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廊坊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遵循临空经济圈层发展模式规律,为临空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临空区周边划定1028平方公里总体管控区,明确了“机场+临空区+总体管控区”的“大临空”区域空间布局。
临空区以两大规划引领区域建设,锚定三大战略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依据国家顶层设计相关要求,2019年9月,北京市、廊坊市政府批复了统一版本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强协调、重统筹、定指标、留空间”,为后续临空区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总体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 准、统一管控;坚持“多规合一”,对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进行统筹,实现多规融合,做到规划“一张图”;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世界眼光、国际 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相关要求,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类指标,创新制定多项临空特色指标,以量化标准引领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为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规划编制划定待深入研究区域,实现战略留白,为未来国家战略性发展和国际化功能预留一定的规划弹性。
依据《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2016-2020年)》《北 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整体要求和京冀两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大兴区和廊坊市各自组织开展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廊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城市设计、综合交通、生态建设、综合能源、综合水战略、市政基础设施及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项规划。2023年,京冀两省市立足临空经济区现阶段发展实际,组织编制并印发实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系统谋划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统筹指导和整体推进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管理体制机制是临空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确保临空区规划发展目标落实的组织保障。《规划》中明确提出“打破按行政区划各自发展的思维定势,将临空经济区作为一个整体,在组织机构、开发建设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京冀两地共同建立与临空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精简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组建临空经济区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引领性。
自2013年起,与规划前期研究同步,京冀两省市就临空区跨省域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开展研究。为加强京冀两省市的跨区域统筹,形成京冀共建共管共赢的管理格局,京冀两省市分管领导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提出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统一考核”的工作原则,形成了“ 能统尽统、统分结合”的体制机制构建思路。